【危疾保險】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危疾方案
全球約有數十個與個人健康有關的特別日子,例如:世界癌症日(2月4日)、世界柏金遜症日(4月11日)及世界炎症性腸病日(5月19日)等,這些由不同機構或志願團體所訂定的日子,旨在提高大家多關注個人健康的意識。
筆者作為一位理財顧問,自從入職後,曾處理過不少個案,明白到健康並非必然。事實上,根據資料顯示,香港在過去短短10多年間,癌症的新增個案大幅增加35%,而心臟病更有年輕化趨勢,所以應趁身體健康之時為自己投保一份全面疾病保障的健康保障計劃。隨着醫學科技的發展,嚴重疾病的痊癒率不斷提升,而痊癒的關鍵之一就在於能及早接受適切的治療。若已投保了危疾保障,萬一不幸確診患上保障所承保的嚴重疾病,便可得到一筆過賠償,能減低疾病所引致的財務風險,並可即時把握治療的黃金機會,有助早日重拾健康。
健康可貴 宜及早守護無形資產
健康是人生中最大的財富,因此,我們應該好好為這無形資產把關;然而不少人對「投保危疾」內心湧現糾結,萬一身體健康無恙,所繳付的保費豈不是「白供」?針對這個「人生交叉點」,筆者認為投保一份備有儲蓄功能的危疾保險就是「進可攻,退可守」的解決方案,即使於保單生效期間曾獲危疾賠償,只要總賠款不超過指定保障額的百分比,於日後選擇退保、保單期滿時,又或不幸身故時,亦可獲取保單內已累積的現金價值,而無須扣除曾獲取的賠償金額。
健康誠可貴,建議大家找你的專業理財顧問了解更多,在新的一年,及早為自己的無形資產作好規劃,以開創更多更豐盛的有形資產。
撰文 : 葉偉傑 萬通保險市務部副總裁
欄名 : 保險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