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保險】財務安全感

新冠肺炎疫情下,每個人的生活都經歷不同程度的改變,而最顯著的改變便是大家都比以往更重視健康。除了身體健康之外,財務健康亦非常重要。由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統籌舉行的「香港理財月2022」,今年以「理財要實力,自己先增值(Invest in yourself)」為主題,希望透過一系列的活動教導大眾如何提升理財實力,而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就是訂立明確理財目標,以便給自己及家人擁有「未來在我手」的財務安全感。

由至SMART目標出發

要確保財務健康,必須及早建立正確的理財習慣,堅守「量入為出」的原則,確保每月的支出低於收入,避免負上債務。儲蓄知易行難,學懂如何制定具體的理財目標,能給您有一個清晰的理財方向。因此,不妨以「SMART」作為訂立理財目標的原則,意即目標必須具體(Specific)而有行動性,例如結婚、子女升學大計、創業,又或退休等;是可量度的(Measurable),要清楚知道達成目標所需的金額;合理可行和可實現的(Attainable);是符合個人需要的(Relevant),不切實際的目標最終只會是空想;此外,要訂下實現目標的時間線(Time Bound)。

勿忘計算通脹

於訂立目標的預算時,切勿忘記計算通脹因素,以為子女籌劃未來前往美國升讀大學為例,假設今天的全期學費及生活費為212萬元,按每年學費通脹率6%及生活費通脹率4%計算,15年後將增至近500萬元。事實上,教育費用一直有增無減,為免日後要為子女張羅學費而煩惱,建議家長們宜盡早規劃,因為時間是財富增值的催化劑,愈早開始計劃,愈能夠令資產在雪球效應下不斷增值,從而達致「您」想的預期財務目標。

不怕一萬,只怕萬一

世事難料,「準備」不等如一定可「兌現」。不少人往往遺忘了原來自己才是子女未來的最大風險,尤其身為家庭經濟支柱,一旦自己因患病而收入不繼,甚至離世而無法繼續供款,為子女好好計劃的教育基金保單便會失效。

精明的家長們大可考慮在已為子女投保的教育基金或壽險計劃,附加「繳款人保障」(Payor's Benefit)。這附加保障的特色在於,當身為保單持有人的父或母,不幸因患病或受傷而完全傷殘無法工作,期間便可獲豁免保費,直至康復或受保兒童達指定歲數為止;若保單繳款人不幸身故,「繳款人保障」所提供的豁免繳付保費權益,便會即時生效,讓教育基金可如期累積。

傳統智慧讓我們學懂財政方面一定要未雨綢繆,常言道「好天斬埋落雨柴」,有了清晰明確的理財方向,選好配合目標的理財工具,養成良好儲蓄習慣,定能信心十足,目標必達。

欄名 : 《保險360》

本網站使用 Cookies以優化您的瀏覽體驗。閣下使用本網站即表示同意由Cookies衍生之私隱政策。詳情請參閱本網站所附載之條款。

接受及關閉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