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積金】長綫投資代表可以「趟平」處理強積金資產配置?

打開報章,總會見到有關強積金的新聞,除了政府落實取消強積金對沖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外,亦有對今年強積金投資表現的評論,往往都離不開「打工仔的強積金人均虧蝕」這具共鳴性的標題。即使你沒有看報章的評論,你也能從「見紅」的強積金周年報表,感受到投資環境為你帶來的衝擊。

近日積金局也透過六月的《積金觀點》,以「強積金屬長線投資 毋須過分着眼短期升跌」為題,呼籲強積金計劃成員應保持冷靜,理性分析,不要因短期升跌,作出的錯誤投資決定。內容大致上強調,強積金屬長線的退休儲蓄投資;由強積金成立至今年三月,儘管經歷起起跌跌,年率化淨回報達3.6%,跑贏同期1.8%的通脹率(詳情可參閱2022年6月的《積金觀點 》)。

在投資市場上,今年確實是荊棘滿途,烏克蘭戰爭、美國加息、疫情持續、通關無期……要收復投資失地絕不容易,還需看下半年經濟走勢。然而,一句「長綫投資」,是否代表我們可以「趟平」處理強積金的資產配置?

 

不同人生階段的需要

強積金確實是長綫投資,而長時間亦可以將投資波幅的影響降低,但更重要的,你知道自己身處在預期生命線中的哪一點嗎?如果你打算65歲退休時,提取強積金過退休生活,而你現在已60歲,還能講得上是「長」時間嗎?相反,如果距離你提取強積金的時間還有20年,又需要為今年的跌幅過份憂心嗎?

那麼,哪一個年齡才需要檢視投資分配?答案是每一個年齡!退休規劃從來不是一刻的動作,而是一個過程。因為人生每個階段的風險承受能力、財務狀況和理財需要都不同,所以定期檢視自己的投資,適時作出調整是必須的。

大家可以參考「100法則」— 用100減去自己的年齡,以評估股票類型基金的適當比重。例如30歲的話,用100減30便得出70;股票和其他低風險基金的比例應該是70:30。

 

全面檢視資產配置

在退休規劃中,強積金只是其中一部分資產;對一些中產或以上的人士,甚至是一小部分。所以,當我們檢視投資組合時,應該從全面的資產配置出發。比方說,如果強積金只佔你總資產的10%,其餘90%的資產都投放在低風險的投資工具,甚或是銀行存款;即使所有強積金都投放在高風險的基金,你整體的資產配置會否過份保守? 如果你今年65歲,除了見紅的強積金外,你還有其他資產,供給你穩定的退休收入嗎?

投資市場千變萬化,大家都沒有水晶球看透未來。如果真的有,你了解怎麼轉換基金嗎?你知道你有多少個強積金帳戶和其帳戶號碼嗎?如果答案皆為「不知道」,即代表是時候檢視和整合你的強積金帳戶。

最後,強積金存在的目的,就是為退休生活準備資金,是退休規劃的其中一環。大家不妨在整合強積金帳戶的同時,和理財顧問一同檢視資產配置,全面規劃好你的退休生活。

 

撰文 : 謝志雄 Alvin 萬通保險退休金及僱員福利部主管

轉載 : HKET - 保險DNA

本網站使用 Cookies以優化您的瀏覽體驗。閣下使用本網站即表示同意由Cookies衍生之私隱政策。詳情請參閱本網站所附載之條款。

接受及關閉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