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对冲重疾风险 确保临危不乱
根据医管局数据显示,2020年癌症新增个案达34,179宗。近年,癌症更有年轻化趋势;现时本港平均约每4名男性或每5名女性便有1人在75岁之前可能患上癌症。按数据分析显示,癌症占严重疾病赔偿宗数超过七成,可见癌症的普遍性。
随着医疗科技不断进步,癌症死亡风险亦显著下降,以男性常见的前列腺癌和女性常见的乳腺癌为例,5年整体相对存活率均高达84%。大前提是,癌症是非常「昂贵」的重疾,治疗及复康期间所需医疗费用动辄过百万元,加上因长期接受治疗可能导致收入损失,会为患者及其家人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
患病与否,确实不能由自己所能控制;然而,要有效对冲重疾所引致的财务风险,却可完全由自己掌控。因此,趁健康状况良好时投保一份重疾保险,能为自己及家人带来安心保障;而愈年轻投保,保费亦会更为划算。投保重疾保险的另一要点就是:「有」并不等于「足够」,只因一旦患上重疾,有充裕的保障额作后盾,方可临危不乱。
癌症除了原发,亦有可能复发、转移或新发,因此,投保时可选择提供多次赔付的计划,为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作好准备,同时,亦要留意癌症多次赔偿的等候期。现时市场上的重疾保障要求两次癌症赔偿之间的等候期一般为3年,较贴心的计划则会大大缩短等候期至1年,急患者之所急。此外,较周全的计划更设有重疾现金津贴,一经确诊患上指定重疾,便会每月支付现金津贴,并不设等候期,可供随意运用,又或弥补收入损失。
如果癌症患者对一种或以上的一线治疗(例如手术、化疗、电疗、标靶治疗、免疫治疗等)没有反应或已告失效,是否再无计可施呢?
事实上,癌症试验性药物能为患者提供多一项治疗上的选择,有助提高存活率,惟费用一般较高昂,而现时市场上仅有少数重疾保障计划涵盖有关保障,于患者获处方癌症临床试验第III阶段的试验性药物时,以实报实销形式赔偿有关药物的费用,让治疗更给力。
所谓「试验性药物」,是指在癌症新药正式注册前,会经过多重临床试验,到了临床试验第III阶段,会招募数百至数千病人为对象进行试验,以确认试验新药是否适合使用。经监管机构(例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欧洲药品管理局、香港卫生署等)接纳试验新药的临床试验数据后,新药便可正式注册并于临床应用。
及早配置「保得广、赔得足」的重疾保障,自可倍感安心,除可获得充裕的财务支援,一旦不幸确诊严重认知障碍症等指定疾病或其他情况以致精神上失去行为能力,只要透过重疾保险的预设指示权益,保单便可按预设指示转至指定的挚爱家人,确保于紧急情况下可代为处理保单事宜,以及动用其资产。
常言道「健康就是财富」,保障好珍贵的健康,财富还会远吗?
撰文 : 许丹萍 万通保险产品策略及定价部副总裁
栏名 : AM730